欢迎光临榆林市乡村振兴局网站!

今天是2019年9月26日 星期四 己亥年 八月廿八

本站支持IPv6
所在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本局动态

榆林:巩固成果再发力 乡村振兴谱新篇

发布时间:2022-01-30 08:57:30
来源:本站
【字体: 打印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步之年。经过8年多的艰苦奋斗,榆林市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市扶贫办等7个单位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8名同志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郝家桥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在脱贫攻坚荣获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的有利形势下,全市乡村振兴系统各级干部不骄不躁,接续奋斗,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聚焦“转机制、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工作主线,夯实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全市有效衔接工作呈现出体制机制更趋完善、监测预警更加有效、政策保障更加有力、帮扶合力更加凝聚、脱贫基础更加牢固的良好态势,实现高标起步、良好开局。


2021年工作成效

一、提高政治站位,高位统筹推进,造上下一心之势

时刻关注党中央所思所想和群众所期所盼,时刻牢记国之大者,在有效衔接开局之年,以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为切入点,提纲挈领,高位推动,构建起上下同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市委、市政府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市委召开9次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召开7次常务会议、2次专题会,市巩固衔接领导小组召开8次专题会议,系统传达学习新政策、新要求和有关会议精神,认真分析面临形势,深入研判存在问题,研究部署重点工作,持续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

11月18日,全市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

健全完善领导体系。稳妥推进市县扶贫机构重组,5月底前市县乡村振兴局全部挂牌成立,实现平稳过渡、有序衔接。成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担任组长,市长担任执行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52个党政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乡村振兴局,做到了干部思想只紧不松、工作力度只增不减、工作衔接平稳有序。印发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及制度》,明确成员单位职责,构建起上下贯通、部门协同、职责清晰、顺畅高效的运转机制。

5月26日,时任市委副书记张胜利,市政府副市长、一级巡视员马秀岚出席市乡村振兴局挂牌仪式。

探索创新推进机制。建立“一月一推进、两月一审计、一季一点评”工作机制。围绕巩固拓展重点难点工作,每月一个主题专门研究、专题推进,工作成效好的县市区交流经验,后进的县市区和行业部门作表态发言。每两个月对专项工作进行审计,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每季度开展一次工作点评,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促进提升。今年以来,共召开6次推进会、3次审计、3次点评,有力推动形成抓典型、压担子、促后进的工作格局。

12月17日,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场推进会在吴堡县辛家沟镇召开。

二、围绕核心指标,加大工作力度,固巩固拓展之本

始终将“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以精准有效的举措和实实在在的投入,推动脱贫成色质量更高、脱贫成果更可持续。

进村入户精准核实。

盯紧抓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推行“456”防返贫监测工作法,坚持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开发式帮扶与保障性兜底、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外部帮扶与群众自主“四结合”,规范监测对象发现、评议、审定、回访、销号“五个步骤”,落实产业、就业、金融、综合保障、社会帮扶、扶志扶智等“六项措施”,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更加健全。建立网格化管理、基层排查、部门筛查、跟踪回访、调度推进“五个机制”,抓实部门联动、信息共享、清单交办、定期通报、督导考核“五项举措”,全年纳入监测对象1835户4936人,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榆能集团驻杨家沟村驻村工作队员与百姓亲切交谈。

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义务教育方面,全市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辍学学生动态清零,脱贫家庭学生教育资助政策全部落实。基本医疗方面,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大病集中救治14209人,“四类慢病”签约服务49246人。医保报销61581人次39572万元。住房安全方面,实施农村危房改造907户、宜居型示范农房改造200户,已全部竣工并入住。饮水安全方面,安排专项资金1.3亿元,改造提升饮水安全供水工程585处,惠及23.73万人。兜底保障方面,将7.28万脱贫人口纳入低保范围,1.18万脱贫人口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对2.6万脱贫人口实施临时救助。

靖边县“引来甘泉润万民”。

积极应对因灾因疫致贫返贫风险。面对近十年来最大旱情以及持续的疫情,建立领导包抓责任机制,出台《应对灾情疫情十条措施》,通过应急供水、打深井等措施保障4.93万名临时性饮水困难农户生活用水不受影响,加强人工增雨作业和抗旱水源调度,以奖代补动员2.35万户有劳动能力的受灾户发展短平快产业,帮助1.72万人就近就地就业,全市全年无一人因旱致返贫贫。

榆阳区李家沟村组织人力、机械对水坝进行维护,开挖集水池,缓解旱情。

举一反三开展问题排查整改。全面认领历年各级各类反馈问题,举一反三全面排查,建立“三清单一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目前9个批次102条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扎实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回头看专项行动,排查整改相关问题135条。建立问题排查整改长效机制,行业部门开展常态化监测,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扎实开展到村“六查”入户“六问”行动,实行“周报告制”和“首问责任制”,持续提升脱贫成效。

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高登科到榆阳区陈新庄村入户走访。

三、扭住增收根本,抓住重点难点,开有效衔接之局

按照中央和省委工作要求,结合榆林市情实际推动落实工作,盯紧重点人,抓住重点事,推动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地见效。

着力提升特色产业带动能力。深入实施“4+X”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发展山地苹果、蔬菜、马铃薯420余万亩,小杂粮、中药材等区域特色产业成为南部县区重要的致富产业。整市推进“三变”改革,积极推广“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等联农带农模式,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将脱贫群众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全市215家市级龙头企业、634家市级示范合作社、435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带动农户3.6万户。

吴堡县辛家沟镇李家河村民辣椒喜获丰收。

榆阳区上盐湾镇碎金驿村创新“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

全力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实行“就业实名制”台账管理,开展扬榆劳务协作线上招聘活动10次,举办劳务培训班18期,培训致富带头人3215人。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9258人,建成社区工厂74个、认定就业帮扶基地43家。全市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4.2万人,就业人数稳中有增,实现有劳动能力脱贫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

定边县新乐社区苏陕协作柳编工厂,搬迁妇女们参加柳编培训。

不断深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坚持“一点一方案”,安排中省市衔接资金6410万元,支持产业项目45个,配建产业园区11个、社区工厂26个,全市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至少1人就业,搬迁家庭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12373套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全部完成。全市92个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齐全,社区管理机构、基层党组织、驻村工作队实现全覆盖。

靖边县易地移民搬迁社区工厂。

突出抓好政策衔接。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新政不出,旧政不退,做到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对照中央和省上衔接政策文件,及时跟进出台“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兜底保障、产业就业、搬迁后扶、医疗保障、金融支持等35个市级配套政策文件,形成了精准广泛的有效衔接配套政策体系。

选优配强驻村帮扶力量。新选派队伍1000支、驻村干部3100名,驻村队伍全面轮换。成立由组织、纪检、发改和乡村振兴等8个部门组成的驻村队伍管理办公室,印发《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实施办法》,建立“经费保障、鼓励激励、关怀培训”三大机制,制定关心关爱“十条措施”,确保驻村干部“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

驻村干部“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

广泛凝聚社会帮扶合力。中央定点帮扶直接投入和协调引进资金1.07亿元,支持建设项目51个。扬榆协作下达苏陕省级财政援助资金2.04亿元,实施项目47个。持续开展消费帮扶“五进”活动,认定扶贫产品1221个,实现销售总金额14.02亿元。充分发挥榆林市企业众多的优势,落实1099个企业与995个村结对共建,“万企兴万村”行动走在全省前列。

米脂县举办消费帮扶活动。

四、聚焦工作落实,强化保障措施,护行稳致远之航

根据有效衔接工作的实际需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资金投入、督导检查、能力提升、作风转变、氛围营造等方面给予更强保障支撑。

保持资金投入力度与有效衔接工作需要相匹配。保持市级衔接资金投入只增不减,今年市级安排衔接资金9亿元,较去年增长4%。不断优化完善巩固拓展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出台市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建立负面清单,确保资金安全规范使用。投放小额信贷9448户4.22亿元,光伏收益累计达4.15亿元,为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府谷县光伏电站。

保持督导检查力度与有效衔接工作需要相匹配。建立常态化督导机制,紧盯动态监测帮扶、“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巩固等重点工作,深入一线开展督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今年共开展5轮综合督导调研,覆盖全市12个县市区、140个乡镇、237个村,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落细。

保持教育培训力度与有效衔接工作需要相匹配。组建全市政策研讨行业专家库,举办5期有效衔接政策学习研讨班和7期全市新任驻村干部视频培训班,成立市“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宣讲团,印发驻村帮扶工作导引和工作指南,多举措解决干部工作难题困境,全方面提升干部业务能力水平。今年市县两级累计开展各类培训193班次44258人次。

市“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宣讲团走进定边县砖井镇。

保持队伍建设力度与有效衔接工作需要相匹配。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以干部作风集中整顿为抓手,加强干部党性教育和作风建设,坚决克服松劲懈怠、盲目乐观、消极厌战思想,强化“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杜绝“慵懒散慢虚粗”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劲头,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市乡村振兴局开展“学习党史军史 汲取振兴力量”主题党日活动。

保持总结宣传力度与有效衔接工作需要相匹配。累计在各级媒体刊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宣传稿件6532篇,《 “五个强化”抓精准扶贫档案》《“五个坚持”织密防返贫监测帮扶网》等7项经验做法,被国家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刊发推广。全面打造绥德郝家桥等一批乡村振兴样板,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榆林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工作主线,按照“1596”工作思路,推动巩固成果上水平、乡村振兴谱新篇。

      严守一条底线: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把握五个坚持:一是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二是坚持以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改善乡村发展条件,提高乡村发展能力。三是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稳政策、稳产业、稳就业,促增收。四是坚持以人为本、群众主体,全力提升干部能力、转变干部作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五是坚持点面结合,突出抓点示范,带动整体工作上水平、走在前。

      狠抓九项重点:一是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继续强化网格化、信息化管理,抓牢“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做到监测、帮扶、风险消除闭环管理。二是抓好产业和就业。着力发展壮大脱贫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着力稳住脱贫人口就业规模,力争脱贫人口稳岗就业规模保持在14万人左右。三是全力支持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审定重点帮扶县五年总体目标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落实中省市各项支持政策。四是抓细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加大产业就业扶持力度,促进搬迁户社区融入。五是深化社会力量帮扶。加强驻村队伍管理,大力开展素质能力培训,组织优秀驻村干部事迹报告会暨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展示会。深化扬榆协作,打造“万企兴万村”行动“榆林样本”。六是加强项目资金和资产管理。不断优化项目库,强化衔接资金项目全流程监管。健全完善扶贫资产长效运行管理机制,确保持续发挥效益。七是稳步推进乡村建设。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突出抓好农村厕所革命,统筹抓好污水治理、垃圾收运处置等工作。实施农村基础施设提档升级工程。八是强化乡村治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治理等经验模式,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九是提升农村社会事业水平。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

      强化六项措施:一是提升综合素质,在全市乡村振兴系统开展“大培训大调研大比武”行动,锻造过硬干部素质。二是加强财力保障,保持衔接资金投入力度不减。三是强化督查指导,常态化开展明查暗访,科学分类精准指导。四是严明奖惩导向,坚持在乡村振兴一线锻炼干部、重用干部,奖优罚劣推进工作落实。五是广聚帮扶力量,动员全社会参与乡村建设。六是坚持典型引领,推广郝家桥、高西沟、杨家沟乡村振兴模式,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县、示范镇、示范村创建工作。

       (市乡村振兴局  王远招)



版权所有:榆林市乡村振兴局

电话:0912-3893423  邮箱:tpgjdt412@163.com

办公地址:榆林市高新区长兴路中段113号榆林市乡村振兴局

邮政编码:719054  网站地图  陕ICP备20005600号   陕公网安备 61080202000203号 网站标识码:61080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