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榆林市乡村振兴局网站!

今天是2019年9月26日 星期四 己亥年 八月廿八

本站支持IPv6
所在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基层动态

子洲县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描出“新图景” 绘出“新花样”

发布时间:2023-11-02 18:32:00
来源:榆林日报
【字体: 打印

眼下秋意渐浓,子洲县瓜果飘香、牛羊成群,秋收作物陆续迎来采摘收获期,农户纷纷抢抓晴好天气劳作,丰收场景处处可见。近年来,子洲县立足自然资源条件,以提升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通过实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行动等,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有效盘活乡村各类资产资源,全面推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日前,记者走访淮宁湾镇、电市镇、驼耳巷乡、马蹄沟镇等地,深入一线感受子洲县欣欣向荣的特色产业发展图景。

青山叠翠果丰收

眼下正是苹果成熟的时节,走进电市镇天河种植养殖农民合作社山地苹果基地,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工人正忙着采摘、套袋、装筐、搬运苹果,田间地头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

该基地苹果种植面积580亩,今年是挂果的第七年,正是盛果期。“一天能采摘7000多斤果子,今年预计能采摘20万斤苹果。”合作社经理马丕来说。
2010年,天河种植养殖农民合作社成立,逐步流转电市镇罗小台村卧虎湾自然村周边闲置土地,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先后流转土地5000余亩,总投资3500万元,修整山地沟壑,逐步建成天河农场、养殖场和果园等。不仅解决了土地闲置问题,周边群众还获得了就近务工的机会。马丕来说:“现在刚开始采摘果子,每天有12名工人,都是周边村民,有长期工,也有短期工。”

这是子洲山地苹果发展的生动实践。

子洲山地苹果因其个大、酥脆多汁,在市场上颇受青睐。多年来,该县紧抓全省苹果“北扩西进”的战略机遇,加快苹果生产基地建设,借助苏陕协作、网络电商等平台,多渠道开拓销售市场,不断提升果业质量和效益,初步形成了“两区一带”发展格局。
目前,全县山地苹果面积达18.2万亩,建成千亩果园16个,挂果面积9万亩,年产苹果9万吨,年产值达3.6亿元,仅苹果一项产业,果农人均纯收入增加1600元,苹果发展成为群众的“摇钱树、致富果”。

药材飘香地生“金”

10月20日下午,驼耳巷乡柳沟村村民金桂忠驾驶着三轮车,拉着用麻袋装好的黄芩,来到售卖点销售黄芩。和乡里其他黄芩种植户一样,卸货、称重、登记,相同的流程每次都能给他带来喜悦。

金桂忠说,自己种植黄芩已经有十多年了,从最初的每斤5元到8元,再到11元,一路见证了黄芩价格的攀升。“今年家里种植30多亩黄芩,目前已收入5万多元了。”说起今年的收获,金桂忠高兴得合不拢嘴。
驼耳巷乡素有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地理生长条件和传统种植管理优势。近年来,该乡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在广泛调研和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在全乡范围探索确立以黄芩为主的中药材种植,稳步扩大种植规模,全力打造中药材种植基地。同时,利用苏陕协作资金建设中药材交易市场,引导收购大户、种植大户发展中药材产业初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秦北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子洲一家黄芩收购大户,刚刚卸下的黄芩,堆满了仓库。合作社负责人马磊说,今年9月份开始收购黄芩,目前已经收购共计800多吨。“今年的黄芩行情好,销售渠道比较稳定,主要销往河北、广州、成都、西安、渭南等地,计划再收购120吨左右。”马磊说。

藏香肥猪“钱”景好

“噜噜噜噜……”在淮宁湾镇前淮宁湾村藏香猪养殖基地,西安欧亚学院派驻前淮宁湾村第一书记马波一边拿着铁锹将玉米粒高高抛起,一边吆喝着。听到“呼唤”的猪崽在头猪的带领下,活蹦乱跳地从远处跑来,不一会儿嘴里就传出欢快的进食声。

小山村缘何会养殖藏香猪?原来,马波曾在藏区服役,了解到藏香猪生存能力强、耐高寒、耐粗饲。驻村后,他便有了发展藏香猪养殖的打算,经多地考察调研后与前淮宁湾村开会研究,项目最终成功落地。
马波介绍,今年五月份引进了800余头藏香猪,随着猪崽出生,目前大概有1000多头。“养殖场一年出栏2000多头猪,年收入800万元左右。”马波说。
藏香猪养殖基地的建成投用,带动了村民和村集体发展。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资金来源主要由前淮宁湾村委会协调,其余由村民自愿集资和西安欧亚学院校友会招商引资所建立。
王生台是参与集资的村民之一。“因为腿疼出不了远门,我就在养殖场帮忙喂喂猪、割割草。”正在清扫圈舍的王生台说,“当初集资时,入股了2万元,希望这个产业越来越好。”
随着藏香猪养殖规模的逐步扩大,畅通销售成为关键。“目前,销售模式主要有线上和线下两种,线下以礼品和团购为主,线上以电商平台销售为主。现在重点打造电商,不仅价格高,还能更好体现产品的价值。”马波说。

蟹肥景美好“丰”光

秋风起,蟹儿肥。10月21日,走进马蹄沟镇吉利坪村龙水源生态农场,水产养殖基地工人吴丁永忙着在池塘里打捞青蟹,看着沉甸甸的蟹笼提出水面,吴丁永脸上露出了笑容。

2018年,吉利坪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鼓励村民入股投资,93户农户自愿入股191万元,龙水源生态农场专业合作社先后投入资金560万元,建成330亩水产养殖基地,基地分为自然水库、休闲垂钓池、鱼池等。

今年6月份,榆林市科技局、市水产工作站与子洲县相关部门向龙水源生态农场投送青蟹苗1万余只、南美对虾1万余只。连日来,投放的青蟹陆续上市,备受消费者青睐。
龙水源生态农场以前以养鱼为主,今年增加了流蟹、青蟹和对虾3个品种。“今年收入不错,光螃蟹收入40多万元。”吴丁永说。
青蟹养殖的成功落户,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利用盐碱地资源,改善土壤治理,提升土地利用价值。在带来可观经济收益的同时,也为生态观光旅游、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广阔空间。
对此,吉利坪村抢抓机遇,完善水电路基础设施,建成农旅服务中心和民宿,组织垂钓邀请赛,计划依托秀美风光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下一步,吉利坪村计划打造千亩观光试验田,完善特色民宿、农家乐、亲子游、休闲垂钓等设施建设,通过发展乡村休闲游,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子洲县财政局驻吉利坪村第一书记加小峰表示。

种植养殖产业兴

日前,电市镇唐渠村小理河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西红柿陆续成熟,迎来了丰收季。村民忙着采摘、分拣、装箱,场面热闹非凡。

目前,合作社有4个大棚,分别种植辣椒、黄瓜和西红柿。“这个大棚前半年种吊瓜,现在种西红柿,一个大棚一年收入约4万元。”合作社负责人鲁上万介绍。

小理河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累计投资3000多万元,与多名村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先后建设苹果园1个、养猪棚6座、新型养牛场1座、蔬菜大棚4座。

目前,合作社有200多头牛、60多头母猪、1000多头育肥猪、1个酒坊,酒坊产的酒糟用来喂牛,牛粪用在蔬菜大棚和350亩果园里。“务工优先选择附近的村民,发展产业的同时带动村民共同富裕。”鲁上万说。
郭丽就是附近的村民之一,作为合作社大棚的管护人员,栽苗、浇水、除草、管护,她都严格按照技术员的指导进行科学管护。“一天工资120元,离家近,工资也不错,我挺满意的。”郭丽说。
下一步,合作社将整合内部优势资源,争取实现规模化种植养殖、标准化加工、点对点配送的全产业链发展,着力让循环产业成为增收致富的新引擎和乡村振兴的“直通车”。

版权所有:榆林市乡村振兴局

电话:0912-3893423  邮箱:tpgjdt412@163.com

办公地址:榆林市高新区长兴路中段113号榆林市乡村振兴局

邮政编码:719054  网站地图  陕ICP备20005600号   陕公网安备 61080202000203号 网站标识码:61080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