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榆林市乡村振兴局网站!

今天是2019年9月26日 星期四 己亥年 八月廿八

本站支持IPv6
所在位置: 首页>>巩固成果>>行业帮扶

【公共基础】我市全力打通交通扶贫“最后一公里” 康庄大道奔小康

发布时间:2021-04-01 11:05:00
来源:榆林日报
【字体: 打印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朴素话语,既是对修路致富实践的认可,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十三五”期间,我市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争取资金,以贫困地区为主战场,有计划、有规模地组织开展交通扶贫工作,如期高质量完成了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的目标任务,确保贫困地区发展起来、贫困群众富裕起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建好路——

铺就乡村脱贫路

在群山环绕的佳县康家港便民服务中心王家畔村,山腰上的羊肠小道与宽阔的通村硬化路形成了鲜明对比。

“以前到镇上的路都是坑坑洼洼的砂土路,农副产品也运不出去,非常不方便。”说起道路带来的新变化,村民王宇梅兴奋地说。

王家畔村的变化,正是我市交通在脱贫攻坚显成效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我市立足实际,结合乡村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建成通建制村沥青水泥路3493公里,完成通村公路油返砂整治2505公里,确保贫困地区人民群众便捷出行,为沿线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设施保障。

此外,我市全面强化项目建设,实施高速公路150公里,实现全市县县通高速目标,加速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实施国省干线公路1022公里,全面改善县域间普通公路服务水平,基本消除干线公路“断头路”“拥堵路”。

目前,榆林已逐步形成以高速公路、干线铁路为主骨架,普通国省道、支线铁路为支撑,高密度农村公路网为基础,民用航空为重要节点的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有力地带动了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

护好路——

当好出行“安全员”

靖边县探索推广网格化分级管理养护新模式,路政、运政、养护管理高效协作,执法工作和养护作业更加规范及时;定边县试点推广日常养护市场化,探索农村公路企地共建、共养或企业领养的道路养护新模式……

“十三五”期间,我市大力推广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建立“精干高效、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管理体系。

积极构建“村负责、乡管理、县考核”的通村公路养管模式,初步实现农村公路养护精细化、养护队伍专业化、公路环境生态化目标。

在具体工作中,我市创新探索,将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项目和日常养护实行市场化运作,把道路的小修保养和日常养护捆绑,通过常态化养护、预防性养护,及时保护养护效果。累计实施农村县乡公路改造工程635公里,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4987公里。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计划,我市以村级公路为主线,以“路过的山、山上的林、路下的河、路旁的村”为辐射覆盖面,建立护路员、护林员、地质灾害监测员、环卫保洁员等“一员多责”的村级公路综合管护机制。同时,要求各乡镇每年确定村级“四好”示范公路,以点带面,推动整乡(镇)“四好农村路”建设。

用好路——

路通自有财富来

满足群众对安全便捷出行的向往,道路建设是基础,养护、保畅是关键,做强做优公共交通和运输物流,更是不可或缺的重点。

“十三五”期间,我市为充分发挥农村运输物流效能,全面提升农村公路运输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累计建成乡镇等级站102个,建制村招呼站约852处,确保全市具备条件的2962个建制村全部实现通客车。

针对通村客运因运输成本高等原因出现“通返不通”的情况,相关部门充分运用省补贴、县配套的财政补贴机制,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道路为纽带、站场为依托、连接城镇、辐射乡村的城镇村三级客运网络体系,形成了“县有客运站、镇有客运点、村有候车亭”的便民乘车系统,确保通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为我市贫困地区特色农业、扶贫产业发展提供了运输保障。

“路通自有财富来”,如今,安全畅通的农村公路已成为我市农村产业发展、农民脱贫增收的“助推器”。


记者 陈静仁


版权所有:榆林市乡村振兴局

电话:0912-3893423  邮箱:tpgjdt412@163.com

办公地址:榆林市高新区长兴路中段113号榆林市乡村振兴局

邮政编码:719054  网站地图  陕ICP备20005600号   陕公网安备 61080202000203号 网站标识码:61080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