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榆林市乡村振兴局网站!

今天是2019年9月26日 星期四 己亥年 八月廿八

本站支持IPv6
所在位置: 首页>>巩固成果>>社会帮扶

佳县把增强内生动力和民风建设作为治本之策——扶智更扶志 激发新动能

发布时间:2019-05-27 20:10:00
来源:榆林日报
【字体: 打印

月子餐实操培训

表彰先进

自主脱贫户刘建贵讲述自己的脱贫故事

手工挂面培训

群众观看先进事迹展板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佳县把增强内生动力和民风建设作为治本之策,持续深化“扶志六法”(即:教育引导、行为规范、村民自治、文明创建、公益救助、司法保障),通过抓好“六大举措”(贫困户全覆盖培训、树立正反面典型评选、生产奖补、劳务补助、退出奖励、孝老敬老奖补)大力弘扬善行义举,不断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变贫困户“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实现由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的“发展型”转变。

榜样评选带动文明新风

“道德重如山……道德贵似金……人生道路上有德才能行……”去年12月12日,正值隆冬时节,一场别开生面的表彰大会在佳县召开。在歌曲《公民道德歌》声中,60名诚信公民、最美志愿者和励志脱贫户在群众热烈的掌声中一一登台受奖,成为群众们尊敬和学习的身边榜样。

身残志坚、勇于创业的峪口谭家坪村励志脱贫户刘建贵就是其中一位典型代表。因为脊髓损伤导致下肢瘫痪,2016年他被识别为贫困户,在县委、县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创办了佳县首个残疾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2018年纯收入达到2万元,主动申请退出了贫困户行列。

类似的道德评议在全县13乡镇(街道办)、102个贫困村展开,不仅“晒”出好家风、好村风,更是燃起了贫困户们的斗志和决心。店镇开设的“乡村大讲堂”巡回各贫困村,带动了一批贫困户勤劳致富;通镇李厚村推选出薛李士等脱贫模范户,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峪口便民服务中心李家寨村也在全村范围内评选出“五好家庭”“文明卫生标杆”进一步倡导文明新风,摒弃陈规陋习,在全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红白喜事少铺张,勤俭持家迈小康”。这句话如今是佳县村规民约中的共同内容。近年来,佳县不断加大道德文明建设,以家风家教、移风易俗、孝老爱亲为抓手,道德大讲堂、村规民约为载体,指导全县325个行政村统筹开展各项道德教育宣传活动,进一步激发内生发展动能,助力脱贫攻坚扶志扶智工作深度展开。

在具体工作中,佳县把扶贫扶智与“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建设相结合,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将贫困村建设成领导班子好、道德风尚好、村容村貌好、科普文化好、基层民主好、综合治理好、经济发展好的文明村;出台《佳县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为载体助力农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文件,结合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组织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开展卫生扫除、垃圾清理活动,集中整治有碍观瞻的破墙、旧宅,清理村内道路及两侧,家庭院落积存的杂物、生活垃圾、废旧物品等,实现家境干净、村容整洁。提升贫困户形象,提振贫困户脱贫致富信心。

浓厚的文明道德氛围,助推了脱贫攻坚贫困户识别、低保户评议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一些不劳而获的“等靠要”思想和“懒汉”心理被摒弃,“政策积极扶、干部热心帮、群众决心干”的场景不断涌现。

宣讲表演鼓足脱贫干劲

一个榜样就是一面旗帜。今年以来,佳县大力宣传各类先进典型事迹,先后组织扶贫扶志文艺下乡26场次、巡回贫困村开展内生动力宣讲26场次、开设道德讲堂84场次……围绕脱贫攻坚、新民风建设,佳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不断发力,用大宣传鼓舞新干劲。

佳县好支书、脱贫攻坚模范云高项向群众讲述了他面对上不起学、娶不到媳妇、摆过地摊、收过破烂的困境,如何从艰难困苦中走出来,奋发图强,创业成功后返乡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故事,赢得了群众的称赞。

一些年轻妇女听了巾帼创业典范谢海琴女士从放羊娃到企业家的经历后表示,自己也要靠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不再等、不再靠、不再怨,并要拜谢海琴为师,学习裁缝技术。

“我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不能因质量问题砸了我的定单,更不能砸了我们佳县土特产的招牌。”“我的客户不是靠可怜、怜悯乞求来的,而是靠自强励志、诚实守信、努力奋斗赢得的。”在店镇乔家枣坪村,身残志坚的脱贫户刘建贵结合自身经历的宣讲,深深激励着在场的贫困户。“一位残疾人尚能脱贫致富,我们没有理由不勤奋。”“光靠政府帮扶还不够,我们自己也要努力奋斗!”这些话语是一些贫困户受到感染后的心声。

就这样,在宣讲团成员的亲身讲述下,一桩桩励志事迹、一件件脱贫故事,帮助贫困群众实现从“习惯贫困”“被动脱贫”向“励志有为”“自主脱贫”的转变。

同时,为了让农民群众听得进、看得懂、有教育,文艺巡演团精心编排了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文艺节目。陕北说书《扶贫扶志》告诫贫困群众,只有立足自身努力下决心、树信心、学技术、搞产业才能脱贫致富,教育群众好日子是奋斗来的;小品《懒汉脱贫》呈现了好吃懒做者在帮扶干部的帮扶下思想行动发生转变的过程,为贫困群众指明了脱贫方向,指出了脱贫致富之路;情景剧《夸夸驻村工作队》展现了帮扶干部放弃安逸舒适的家庭温情,奔赴农村为党分忧、为民解愁,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风采,重塑干部形象……

一个个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文艺节目、有奖知识问答,将党的惠民政策、精准扶贫故事、家风家教故事、尊老敬老、邻里和睦之道娓娓道来,更加坚定了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立足自身实现脱贫的信心和动力。

小康驿站培育文明风尚

清晨,黄河边上的峪口便民服务中心峪口村的小康驿站里,高永东正在整理琳琅满目的各类物品。香皂、牙刷、手套……在这个仅有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里,堆满了113种来自扶贫驻村工作队和各界社会爱心人士捐助的物品。

峪口村的小康驿站创办于2017年11月,村里为每户村民家庭设立一张“文明风尚”积分卡,对村民每个月在生产生活中的“主动作为”计分。如“主动参与村道路清扫”计10分、“孝敬赡养父母”计15分、“争当勤劳致富户”计30分等,共制定社会公德、家庭美德、遵规守法、内生动力、配合工作等五大类22项评分标准。通过积分奖励兑换,将物品与村民个人的正能量表现挂钩,改变过去集中慰问的简单方式,以实物奖励来激发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小康驿站办起来后,因为好人好事可以获得积分兑换物品,大家积极性更高了。”作为全市第一家小康驿站的负责人,见证“驿站”一路发展至今,高永东感慨良多,“一年多来,已经兑换出去近20万积分,按照物品价值1元等于10积分来算,就是近2万元的物品。”

小康驿站创建以来,该村始终坚持党员带头、文明先行,使得村民们争当“孝亲模范”“五好家庭”“卫生标杆”的积极性大幅提高,全村文明向上之气蔚然成风。

峪口村正是佳县通过小康驿站引领文明新风尚的缩影。如今类似这样的小康驿站在该县已达102家,实现贫困村全覆盖,各站通过积分兑换、党员代办、电子商务等服务人数超过1万人次。

同时,该县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小康驿站”建设的通知》《关于对全县“小康驿站”督查情况的通报》等文件,推行“党支部+新民风建设+小康驿站”模式,不断加强“小康驿站”建设,让全体村民共同参与到正村风、淳民风的活动中来。使之成为佳县推进新民风建设、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

技能培训带来致富希望

“我一定会珍惜这次学习机会,用心掌握技能,实现脱贫致富。”在5月17日举办的小儿推拿和家政服务免费技能培训班上,学员代表康卫芹激动地说。这次为期15天的培训中共有51名贫困群众参与。培训结束后,将由榆林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考试,考试合格人员颁发母婴护理专项证书。

“幸福不是天上的馅饼,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佳县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打独斗不如协作配合”的工作理念,采取部门合力、县企合作的方式,针对贫困劳动力技能缺乏的现状,从技工教育赋能工程、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全县就业创业培训工作。仅去年,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267人,贫困劳动力创业培训149人,通过培训赋予贫困劳动力技能,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在具体工作中,佳县提前摸底,结合贫困群众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先后委托部分企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全县范围内94名贫困户开展家政、月嫂、育婴师和剪纸技能培训,对提升她们的就业质量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对全县99名贫困村致富带头人进行创业培训,使他们了解最新政策,熟悉更先进的村集体经济运行模式;扶持贫困户自主创业,对贫困劳动力创办的经济实体取得法定证件、依法经营6个月以上的,一次性给予创业补贴3000元。通过多措并举,极大地带动了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的热情,激发了贫困户致富的内生动力。

此外,佳县还协同多部门对贫困群众产业技能进行培训,利用“农民夜校”“田间课堂”等形式,广泛开展温棚种植、地膜土豆、垄沟玉米、枣树修剪、电子商务、家禽养殖、饲料添加剂使用、疫情防控等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去年共培训8000多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183人,培训对农民促产增收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推动了他们的脱贫步伐,助力全县脱贫摘帽。

见习记者陈静仁 通讯员郑怀利(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版权所有:榆林市乡村振兴局

电话:0912-3893423  邮箱:tpgjdt412@163.com

办公地址:榆林市高新区长兴路中段113号榆林市乡村振兴局

邮政编码:719054  网站地图  陕ICP备20005600号   陕公网安备 61080202000203号 网站标识码:61080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