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榆林市乡村振兴局网站!

今天是2019年9月26日 星期四 己亥年 八月廿八

本站支持IPv6
所在位置: 首页>>巩固成果>>社会帮扶

设施农业:点亮沙场村民脱贫致富梦

发布时间:2016-11-02 00:00:00
来源:榆林日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满孝永

2014年,作为定边县重点贫困村的红柳沟镇沙场村,设施农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仅仅3年,600余座连片而建的拱棚让该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近万元。

在带领大家实现脱贫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缺人、缺钱都不可怕,怕的是没有信心、没有思路。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规模化生产,带领村民和周边地区群众一同致富,共奔小康。沙场村村支书魏于章说。

拉土压沙

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说起沙场村以前的情况,魏于章连连摇头说: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又毗邻盐湖,全村2万多亩土地中三分之二以上是无法耕种的沙地和盐碱地。396名村民守着9000亩耕地靠天吃饭,年人均纯收入还不到2000元,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穷则思变。2013年,沙场村民在村东发现了可用于灌溉的地下水,履职不久的一把手魏于章,便和村两委班子一起,对长年困扰本村产业发展的黄沙窝动起了脑筋。

张镇长,我想带着村民把村里的300多亩黄沙推平,拉土压沙后再打些水井。玉米有了浇灌保证,产量就会上来……”也是从那时起,红柳沟镇镇长张铮的办公室里,多了个喋喋不休的村支书。

你是不是着呢?能不能不要瞎折腾?就你那鸟都不拉屎的沙窝子,还想刨出来金疙蛋?使出激将法的张铮,故意拉着脸撂下这么一句话。而倔强的魏于章,却发誓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

半个月后,当张铮再次来到沙场村时,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推土机轰鸣不已、运土车川流不息,施工现场人声鼎沸、士气高昂。

此时的张铮,却只对魏于章说了一句话,明天到我办公室来

次日,魏于章将发动村民筹资动工、科学施工、严控经费等工作向张铮作了详细汇报,并继续打着种玉米、提产量、增收入的算盘。花那么大的代价,种玉米你感觉值不?就没考虑过别的?和上次不同,张铮的这句话,着实让信心满满的魏于章从头凉到了脚。

此时的魏于章,才真正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此后,他积极向镇长张铮、驻村干部田雷鸣、第一书记闫克学学习,一方面带领村民外出学习设施农业发展经验,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相关优惠政策,最终为沙场村确定了以拱棚果蔬种植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

设施农业

助力村民脱贫致富

2014年,69座拱棚在沙场村刚刚改造完成的土地上拔地而起。但由于村民们早已习惯了广种薄收的耕作模式,对设施农业的资金投入和市场前景均持保守态度。

当时,不少村民认为我们就是在瞎折腾谈起沙场村设施农业起步阶段的状态,魏于章说。

为提高沙场村民对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县、镇、村各级干部可谓磨破了嘴、跑断了腿,好说歹说,最后才有12户村民同意认领”69座拱棚开展芝麻香瓜种植。但就在短短数月后,每座拱棚为种植户带来了1.5万元纯收入,村民的态度立即发生了转变。不少人开始上门咨询政府专项补贴情况,有的则主动筹资建设拱棚。仅2015年,沙场村便新增拱棚200余座,数量翻了两番。今年,该村的拱棚数量已达625座,人均超过1.5座。

对全村贫困户参与拱棚种植的情况,魏于章了然于胸:全村17个贫困户种植了139座大棚,其中罗英18座、李志宏13座、郝金财8座、田玉新7座、赵铭宏4座、王巧云2……

也许,在很多人眼中,这只是一些枯燥的数字,但在沙场村贫困户心目中,这些数字却让他们感受到了特别的温暖——由于魏于章发动村民组建了乐荣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进行绿色无公害果蔬种植,每个拱棚今年可帮助种植户实现纯收入1.2万元,真正实现了建设一棚,脱贫一户的脱贫攻坚目标。

版权所有:榆林市乡村振兴局

电话:0912-3893423  邮箱:tpgjdt412@163.com

办公地址:榆林市高新区长兴路中段113号榆林市乡村振兴局

邮政编码:719054  网站地图  陕ICP备20005600号   陕公网安备 61080202000203号 网站标识码:61080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