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榆林市乡村振兴局网站!

今天是2019年9月26日 星期四 己亥年 八月廿八

本站支持IPv6
所在位置: 首页>>巩固成果>>社会帮扶

定边县红柳沟镇输入产业“活水”,绘就幸福图景——村村有产业 人人有事干

发布时间:2020-03-17 09:38:00
来源:榆林日报
【字体: 打印

红柳沟镇全镇辖11个行政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72户2415人。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全镇上下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因村制宜,不断输入产业“活水”,实现了村村有产业,人人有事干,个个有收入,促进了群众致富增收,加快了全镇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已有442户,1607人退出贫困户。

搭建种养平台,让农民自己舞起来

“我现在光羊就有90多只,羊子一年纯收入2万元左右。”红柳沟镇黄尔庄村56岁的赵世智说。赵世智于2013年被识别为精准扶贫户。“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通过小额贷款、养殖补贴等多项政策的支持,我建立了家庭农场,养羊又养猪。2019年收入特别好,猪和羊加起来有7万元的收入,还不算种庄稼的收入。”2016年就已经脱贫的赵世智满脸笑容地说道。

过去人们提起黄尔庄村的时候,脑子里的最先闪念出来的一定是“穷”,现如今的黄尔庄村有440户1572人,人均年收入早已超过万元。“自精准扶贫以来,黄尔庄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以“种植+养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带动全村脱贫致富”,黄尔庄村支书赵凤麒介绍说,全村24106亩耕地面积,以南瓜、荞麦、洋芋、玉米为主要农作物,养殖业主要以猪、羊、牛为主,2019年全村生猪存栏5600头,羊存栏2600只,肉牛存栏110头,群众收入一年好过一年。

为了能让产业达到长期发展,群众收入更加稳定,红柳沟镇党委、镇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我们必须做好两个配套服务:一个是基础设施配套,另外一个就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服务配套,采用现场教、集中学等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农民真正掌握实用技术,融会贯通应用到日常生产当中。”红柳沟镇党委书记王学瑞表示,“我们就是要把产业的平台建好,让贫困户自己舞起来。”

大棚芝麻香瓜,贫困户带动了非贫困户

红柳沟镇沙场村地处风沙滩区,土地贫瘠,2013年被确定为贫困村。2015年以前,除了年老体迈的老人留守在村里,绝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现年46岁的罗鹏山说:“在2016年以前,我和妻子在外做生意,赔了不少,背负了很多债务,无奈只能回乡,2016年12月份被识别为贫困户。”

“当时被评为贫困户心里特别不是滋味,觉得有些丢脸。”罗鹏山的妻子张晓花说,“好在有政府好政策、好干部的帮助,我们第一年种植了8个大棚芝麻香瓜,收入了6万多元,这让我俩看到了希望,信心大增。”

后来,在种植芝麻香瓜的几年时间里,罗鹏山的外债还了一大半,还享受了6.5万元的移民搬迁补助金,修建了5间漂亮的楼板房,日子过得红火了起来。

沙场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147人。以大棚香瓜种植为主导产业的现代设施农业,打开了该村脱贫致富的大门,目前沙场村除了两个兜底户,其余全部高标准退出。

沙场村支部书记魏于章回忆说:“在2015年之前,全村的老百姓没有人愿意种芝麻香瓜。村干部逐家挨户给群众做思想工作,第一年建了69个大棚。”正月建大棚,四月种香瓜,五月卖香瓜,不打农药,不上化肥,绿色有机的芝麻蜜香瓜平均每斤卖出了七八元的价钱,一个棚的纯利润就达到了1.8万元。这个消息一传出,全村所有的老百姓,连非贫困户都积极参与,纷纷要求申请建大棚。

从最初的69个大棚,滚雪球式发展到现在的1112个大棚,平均每户都达到10个大棚以上。2019年,沙场村1112个大棚第一茬芝麻香瓜的保守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第二茬辣椒、萝卜、白菜的保守收入有三四百万元。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这几年,沙场村旧颜换新貌,一派新气象。

王学瑞说:“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大、任务重,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要在党的优良政策指导下,让脱贫过程扎实、结果真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通讯员 杨光琴

版权所有:榆林市乡村振兴局

电话:0912-3893423  邮箱:tpgjdt412@163.com

办公地址:榆林市高新区长兴路中段113号榆林市乡村振兴局

邮政编码:719054  网站地图  陕ICP备20005600号   陕公网安备 61080202000203号 网站标识码:61080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