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榆林市乡村振兴局网站!

今天是2019年9月26日 星期四 己亥年 八月廿八

本站支持IPv6
所在位置: 首页>>全面振兴>>乡村建设

清涧:搬出大山 走向幸福

发布时间:2022-11-29 15:10:35
来源:陕西日报
【字体: 打印

b6-b35b1a37620e.jpg

依托清涧县社区工厂扬清缘服饰有限公司,不少幸福嘉苑社区的搬迁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3年前,翻过高高的山梁,绕过蜿蜒的山路,清涧县3066名群众从黄河之畔的“穷窝窝”搬进了城里秀延河畔的幸福嘉苑社区。

“依靠党的好政策,我们的土窑洞变成了楼房,烂泥路变成了水泥路,吃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卫生间,日子过得顶呱呱!”提及如今的好日子,78岁的搬迁群众刘建国不由得竖起大拇指。

3年来,这3066名农村人变成了“城里人”,他们的“安居梦”得以实现,“迁”进幸福里。

蓝图绘就,正当乘风破浪。连日来,幸福嘉苑社区“幸福一起行”宣讲团走到群众身边,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体会、感悟和收获。一场场接地气、贴民心的“微宣讲”深入人心,将党的好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

幸福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扛了一辈子锄头,搬迁到城里的刘建国还是“闲不住”。

小区里谁乱丢垃圾,谁说话不文明……刘建国一准上前劝说。他坦言:“搬进这么好的楼房,咱就得养成好习惯,好好爱护我们的新家园。”

一栋栋楼房整齐划一,文化广场、健身器材等应有尽有,这些以前在电视里看到的美好生活场景,刘建国从没想过自己会身临其中。

搬迁,连着生活,也承载着命运。

濒临坍塌的土窑洞、看病难的无奈、年复一年“靠天吃饭”的劳作……从店则沟镇陈家圪台村搬出来后,刘建国终于告别了困苦。“我们享受低保,还有高龄补贴和养老保险,党的政策实在太好了!”他感慨地说。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作为一名老党员,刘建国感触颇深地说:“清涧是革命老区,我们现在过上了好日子,不能忘记老一辈艰苦奋斗的精神,更不能忘记党的恩情。”

“社区干部谈变化、讲政策,把党的二十大精神送到我们跟前,让我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未来的日子一定越过越幸福。”刘建国喜欢“红火”,带头在社区组建了秧歌队、歌咏队等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让群众的生活越来越有“文艺范儿”。

“早上汤,中午糠,晚上碗里照月亮。”曾是清涧县山区群众艰苦生活的写照。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农业生产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贫穷,困住了山区群众奔向致富路的脚步。

搬迁,成为他们走出困境的第一步。如今,和刘建国一样,3066名移民群众在配套设施完善、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的幸福嘉苑社区迎来了美好生活,实现了几代人走出深山、摆脱贫穷的夙愿,他们的幸福生活看得见,也摸得着。

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在山里住不方便,搬出来又担心没收入。”“村里能种地,来城里还得花钱买菜。”……3年来,幸福嘉苑社区逐渐成为搬迁群众迈向新生活的幸福“港湾”,但收入问题还是部分搬迁群众的忧心事。

如何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是幸福嘉苑社区第一书记高鹏常常思考的事。

“有些搬迁群众年纪大、文化程度低、缺乏技能。很多企业用工要求高,搬迁群众不符合要求。”为了让更多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只要一有时间,高鹏就去县城各个工厂、企业找机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清涧县全力做好搬迁“后半篇”文章,破解搬迁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圆了群众“安居梦”。

召开专场招聘会,开展家政培训、创业培训……清涧县多措并举鼓励移民搬迁群众就业创业,还通过招商引资、苏陕协作等方式,组建爱豆科技、扬清缘服饰等9家公司,免费组织电商、服装加工等技能培训,帮助群众实现稳定就业。

45岁的居民刘埃艳就是受益者。“想出去打工,又担心没技术。”她说。这些年,“宝妈”刘埃艳一直在家照顾孩子,丈夫在城里打临时工。依靠各类技能培训,腼腆的她也找到了自信:“我学会了制作煎饼等技艺,还报名参加了月嫂培训班,出去打工肯定能赚不少钱。”

乐业才能安居。当前,符合用工条件的140名搬迁群众进入9家社区工厂就业,同时,还有部分群众在社区的帮助下找到了工作。高鹏介绍:“我们总共申请了48个公益性岗位。”

搬出“穷窝窝”,走上“幸福路”,如今1298名搬迁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上岗。高鹏说:“我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脚踏实地做好帮扶工作,多入百姓门、多听群众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为民服务更贴心

“结婚40多年,还是头一次拍婚纱照,弥补了我们的遗憾。住在社区真是太幸福了。”说这话的,是66岁的搬迁群众康财山。

去年,社区组织圆梦婚纱摄影公益活动,为中老年人免费拍摄婚纱照,康财山和郝彩芳就参加了活动。那张婚纱照,被康财山小心翼翼地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那是幸福的模样。

“生活上有问题就找社区里的年轻娃,休闲时候下下棋、扭扭秧歌,生活过得丰富多彩。”康财山笑着说,社区的生活氛围和谐融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党群中心、亲子小院、康乐小屋、午后时光读书吧、老年活动室……在幸福嘉苑社区,一个个暖心服务平台,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打卡地”。

开展“养育未来”公益项目,为社区部分家庭提供高质量的早期教育指导服务,有效解决搬迁群众儿童教育问题;开展“四点半课堂”,解除搬迁家长务工的后顾之忧;联合老党员和热心群众成立“幸福来敲门服务小队”,为搬迁群众提供上门代办、代购等业务……幸福嘉苑社区创新基层社区治理模式,通过探索打造一站式、多方位的服务型社区,增强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造搬迁群众的“幸福家园”。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幸福嘉苑社区“90后”党支部书记付小林是土生土长的延安姑娘。3年来,她看着群众逐渐摘掉“穷帽子”、转变了“旧观念”,干劲儿也越来越足。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如何将服务搬迁群众的链条从“山路十八弯”变成“上下一条线”?

“我们设立了就业咨询、社会保障、物业服务等窗口,全面推行‘五级五长六员’末端网格化治理服务模式,实现网格管理无缝隙,为民服务零距离。”付小林介绍,社区当前正积极探索“智慧平台+微服务”综合治理模式,将通过搭建基础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目标,解决群众的烦心事。

党的二十大绘就了宏伟蓝图、吹响了前进号角。付小林坚定地说:“我们要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好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为社区群众带来更多实惠和保障。”


版权所有:榆林市乡村振兴局

电话:0912-3893423  邮箱:tpgjdt412@163.com

办公地址:榆林市高新区长兴路中段113号榆林市乡村振兴局

邮政编码:719054  网站地图  陕ICP备20005600号   陕公网安备 61080202000203号 网站标识码:61080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