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榆林市乡村振兴局网站!

今天是2019年9月26日 星期四 己亥年 八月廿八

本站支持IPv6
所在位置: 首页>>通知公告

榆林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榆林市支持返乡创业推动 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8-01 16:43:49
来源:本站
【字体: 打印

 

榆巩衔发〔2023〕4号

 

 

榆林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

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

关于印发《榆林市支持返乡创业推动

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各县市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市级有关部门:

现将《榆林市支持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榆林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

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

                     2023年7月31日
榆林市支持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鼓励支持有能力、有意愿的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兴办实业、带动就业,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民群众和脱贫人口稳定增收。现制定如下支持措施。

一、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结合县域主导产业,引导返乡能人发展特色经济、联农带农经济、集体经济和民营经济。推动县域产业园区提质升级、投融资平台整合转型,支持返乡人员创办的经营主体参与产业链建设,承接产业集群、产业园、产业强镇等融合发展项目。结合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行动,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链建设,谋划返乡创业重点支持项目给予创业孵化、人才培训、科技服务等扶持,做好项目包装、策划、储备,建立项目信息库和需求目录,在政务平台、政府网站、创业服务平台等向社会公开。(市发改委牵头,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分工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落实)

二、加强创业信息对接。加强创业信息对接。以镇(办)为主体,以村(社区)为单位,动态掌握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和返乡创业意愿,持续加大创业政策、产业发展、乡土文化、优势资源等宣传力度,精准实现供需对接,推动创业项目快速落地。(市人社局牵头,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市乡村振兴局分工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落实)

三、加大产业招商力度。支持各县市区、园区举办“乡党回归发展大会”,建立常态化返乡创业交流合作平台,广泛宣传推介榆林产业发展基础和前景,吸引更多榆林籍在外创业人员回乡发展。大力开展乡情招商,发挥走出家乡的榆林籍知名企业家、陕北商会、榆林商会等亲情圈作用,围绕榆林市招商引资重点产业,通过聘请招商大使、委托招商机构等方式开展中介招商,按照《榆林市产业类项目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兑现中介招商奖励。(市外事外经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分工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落实)

四、开展创业技能培训。根据返乡创业企业、人员特点,开展创业培训需求调查,全面了解返乡创业企业和人员培训需求。依托职业(技工)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各类创业培训,结合职业技能培训,将有培训需求的返乡创业重点人群全部纳入创业培训范畴,依托各类优质培训资源开展SYB、IYB、网创等培训。对参加返乡创业培训的农民工、脱贫劳动力、大学生和退役士兵等人员,按规定落实培训补贴。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等返乡创业机构作为主体提供培训的,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将返乡人员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育、农业经理人培养、示范家庭农场主能力提升培训、青年农场主培训、农民合作社培训和乡村振兴云培训等培训体系,提升从业人员技能。将返乡的实用技能人才作为乡村工匠重点培育对象,符合条件的及时认定为乡村工匠,择优推荐为乡村工匠名师。(市人社局牵头,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分工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落实)

五、搭建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县域创业孵化基地和返乡创业园区,支持孵化基地(返乡园区)向基层延伸,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给予孵化基地(返乡园区)资金支持。加强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园区和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等示范引领,挖掘典型案例,推荐带动就业明显、发展前景好的返乡入乡创业项目入驻。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入乡创业群体和企业,按规定落实税费减免、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社会保险补贴等创业扶持政策。优化创业环境,推动创业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场地安排、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政策“打包办”“提速办”,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培育、孵化、加速等创业扶持。(市人社局牵头、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分工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落实)

六、开展示范平台创建。对达到市级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园区)认定标准的县级标准化创业中心和达到县级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园区)认定标准的镇级标准化创业中心,可按程序分别申报认定为市、县级孵化基地(返乡园区),认定后分别纳入市、县级孵化基地(返乡园区)管理体系,并享受有关扶持政策。鼓励各类返乡人员创办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支持经营水平较高、经济效益较好、有发展潜力、符合认定条件的经营主体创建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积极开展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及全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发展培育一批文化产业特色县(区)、乡(镇)和村。评选一批非遗在社区示范点、非遗进景区优秀案例、非遗特色镇村。(市人社局牵头,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分工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落实)

七、开展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组织县市区积极申报国家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县,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开展县城综合商贸中心、物流共同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建设,推进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健全县域商贸流通骨干网络,培养县域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开展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到2025年基本实现有条件的县市区、乡镇全覆盖。(市商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供销社、市邮政管理局分工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落实)

八、优化创业行政审批。结合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提升行政管理效率,提高市场监管效能,在县域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吸引返乡人员创业兴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企业开办时间压减到1个工作日以内,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效率。加大“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力度,将电子营业执照作为企业开办中登记注册业务的电子签名手段,方便企业网上办事。推进单位参保登记和员工参保登记“一网通办”。(市市场监管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分工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落实)

九、提供创业场地保障。各县市区在安排移民搬迁旧宅基地腾退节余指标和村庄建设用地整治复垦腾退指标时,优先用于返乡创业生产经营。对县市区上报的返乡创业生产经营用地应保尽保。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为返乡创业企业提供用地保障。支持返乡人员利用闲置学校、闲置厂房等场地进行创业。移民搬迁安置点经营性用房、工业园区等优先向返乡创业人员出租或提供。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企业认定为社区工厂并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市资源规划局牵头,市人社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分工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落实)

十、加强科技服务支持。加强科技服务支持。持续推进科技特派员及“三区”人才支持计划,选派科技特派员及“三区”科技人员,对口帮扶县域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支持县域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设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等,组建县市区产业科技特派员团对接帮扶全市12个县市区,加大对省级重点帮扶镇、村的帮扶力度,落实“一县一团”模式;对3个省级重点帮扶县,在农业领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绿色发展技术研发、壮大科技创新创业主体等方面给予支持。(市科协牵头,市农业农村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分工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落实)

十一、强化公共服务保障。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新落户人口与县城居民享有同等公共服务,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县域建立农民工综合服务平台,保障农民工等非户籍常住人口均等享有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农村办学质量和医疗服务保障水平,妥善解决好返乡人员的医疗、教育后顾之忧。对存在住房困难且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县(区)统筹安排公租房优先解决。返乡创业人员同等享受我市招商引资相关政策。(市乡村振兴局牵头,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卫健委分工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落实)

十二、强化资金支持。发挥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引导作用,对返乡领(创)办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发展产业,联农带农机制健全符合入库条件的项目,县级可以使用财政衔接资金给予一定补助,鼓励支持各类经营主体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资合作、村企共建。对成功申报地理标志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且推动帮扶产业发展,使脱贫群众嵌入产业链条分享更多利益的,县级可给予一定比例奖补和支持。对返乡创业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脱贫劳动力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符合条件的可参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政策给予支持。引导返乡创业企业对技能岗位招用人员积极开展培训,符合条件的给予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市乡村振兴局牵头,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分工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落实)

十三、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对返乡创业企业招用脱贫人口、登记失业人员的,由税务部门按照《关于进一步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陕财税〔2019〕7号)和《国家税务总局榆林市税务局关于印发〈落实促进创业就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榆税发〔2019〕95号)落实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加强支持返乡创业就业、涉农企业等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宣传宣讲、专题辅导,做好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和涉农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强化政策跟踪监控,确保政策红利更快、更准、更公平直达市场主体。进一步精简涉税费资料报送,简化办税缴费流程,压减市场主体办税缴费时间,有效减轻纳税人缴费人负担。(市税务局牵头,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乡村振兴局分工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落实)

十四、提供创业金融支持。发挥市场化征信机构优势,运用大数据手段整合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和金融机构的信用数据,对返乡创业企业及人员进行分级分类信用评价,市、县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优先为创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建立完善担保机构、保险机构等多方面参与市场化风险分担机制。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最高可申请不超过2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借款人合伙创业的,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100万元且不超过符合条件的个人贷款总额的10%,符合申请条件的小微企业贷款最高限额1000万元,财政部门承担300万元以内一定比例的贴息。引导银行机构合理确定返乡创业领域贷款额度、期限、利率和担保方式,优化审批流程,落实尽职免责制度。鼓励银行机构加快对小微线上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的探索创新,整合线上线下平台资源,提高返乡创业企业金融服务便利性,引导信贷资源向返乡创业群体倾斜。(市金融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人民银行榆林市中心分行、榆林银保监分局分工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落实)

十五、开发特色保险产品。加大对返乡创业的农业产业保险政策支持力度,用好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返乡创业企业的农业产业予以一定保费补贴。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参保投保,积极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不断探索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险种,持续扩大羊子保险、红枣和山地苹果价格指数保险等已有试点范围,新增小杂粮等险种试点项目,探索推进生猪“保险+期货”模式。(市财政局牵头,市农业农村局、市金融局、榆林银保监分局分工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落实)

十六、强化考评奖惩。将支持返乡创业工作纳入对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人才振兴范畴,实行常态化督查,定期督办问效。将推进返乡创业成效显著的个人和单位,优先推荐为乡村振兴工作表彰激励候选对象,对返乡创业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推动不力、返乡创业效果不明显的县(区)及部门予以通报。(市委农办牵头,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分工负责)

十七、加大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和新兴传播平台,广泛宣传创业扶持政策,挖掘培树一批先进典型,积极营造创业、兴业、乐业的浓厚氛围。组织返乡创业企业参加各类展销会、推介会、电商带货等,多渠道宣传推介本地农特产品。(市乡村振兴局牵头,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市商务局分工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落实)

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要将支持返乡创业作为推进产业帮扶工作的重要抓手,结合开展“三个年”活动,认真研究工作形势,按照上述若干措施要求,明确各成员单位责任分工,进一步细化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版权所有:榆林市乡村振兴局

电话:0912-3893423  邮箱:tpgjdt412@163.com

办公地址:榆林市高新区长兴路中段113号榆林市乡村振兴局

邮政编码:719054  网站地图  陕ICP备20005600号   陕公网安备 61080202000203号 网站标识码:6108000049